共话中国叙事 传播江西声音:“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讨会在江西农业大学顺利举办

作者:wgyxy 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4—26日,由江西省外语学会大学外语教学分会、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省“英语话农史”课程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讨会在江西农业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北京、浙江、辽宁及省内30余所高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院系负责人及一线教师齐聚江农,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命题,共话外语学科使命与人才培养路径。会议在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与江西省外语学会会长况新华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小荣主持。

主旨报告:四维聚焦,擘画国际传播新蓝图

大会共设4场主旨报告。浙江师范大学胡美馨教授以“以中非双向传播促进中国话语体系国际表达”为题,系统分享了该校依托非洲研究特色学科,在译介中国经验、培养知华人才、搭建中非智库网络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地方院校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浙师样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玲教授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中《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运用与相关研究”报告中,用三年跟踪数据证实:教材进课堂有效实现了“语言能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三维目标,并呼吁全国外语界同步推进教材使用与学术研究,加快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学术共同体。

江西师范大学黄慧教授聚焦“数字时代叙事能力培养”,提出“文本—价值—技术”三位一体培养模型:以多模态语料夯实文本基础、以批判性文化意识深化价值传递、以“技术+伦理”并重建构数字叙事能力,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方案。

江西国际传播中心甘晶莹主任结合“世界铜都”“瓷缘”等爆款案例,剖析了当前国际传播面临的话语逆差、文化解码、渠道受限三大痛点,提出“外语+政治+经济+文化”复合型人才规格,期待高校与媒体协同育人,让更多青年用世界语言讲好江西故事、中国故事。

院校交流:15位教师分享课堂实例与校本探索

25日下午的“院校交流”环节,来自省内高校的11位外语教师及研究生轮番登台,分享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与传播实践:华东交通大学陈蜻蜻提出江西古典诗词“译—传—演”国际传播路径;江西财经大学欧阳翠凤以“床前明月光”英译为例,示范如何让唐诗在英国课堂“发光”;江西理工大学方瑶、严聆玮分别展示“冶金故事”“红色经典”多语种译介方案;江西农业大学刘霞、智晓敏则聚焦“英语话农史”“旅游日语”两门校本课程,分别提出“知农·爱农·话农”三阶递进式育人目标和“游山水、品人文、话中国、通世界”的教学设计,获得同行高度点赞。

会议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主题聚焦、内容扎实、形式新颖,为江西省外语界乃至全国行业类高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范本。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知农·爱农·话农”特色育人探索和实践,为服务国家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贡献更多“江农智慧”。

    供稿:外国语学院   审核:郭旭